在中巴两国隆重庆祝建交50周年之际,当地时间18日,巴西发行量最大的报纸《圣保罗页报》,刊登G20峰会跨页特别报道,记录建交50年以来中国与巴西往来情缘,同版刊登深度稿件《“大国重器”徐工铺就中巴大道同行之路》,讲述徐工与巴西朋友一路同行、相互成就的故事。
继徐工巴西制造有限公司制造投产十周年,暨第23456台产品下线仪式,今年6月上旬在巴西包索市举行之后,徐工集团第十一届职工运动会巴西分会场近日热闹非凡,流畅的盘带、精准的传接球、激烈的身体对抗……中巴两国员工以球会友,在绿茵场上演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足球赛。
作为中国工程机械制造排头兵,早在10年前徐工集团便把球“踢”到了大洋彼岸的“足球王国”。2014年6月,历时18个月的徐工巴西工业园在米纳斯吉拉斯州包索市建成投产,厂房面积达14万平方米,可年产挖掘机、装载机、平地机等工程机械超1万台。
巴西是南美洲规模最大的工程机械市场,占南美洲总体市场的半壁江山。徐工选择巴西作为“走出去”的第一站开展本土化经营,从而提供更符合当地客户需求的产品,并以徐工巴西为“桥头堡”,辐射整个南美及中美洲市场。
从650吨全地面起重机在圣保罗完成最大摩天轮安装首秀,到贯穿巴西南北交通要道建设的成套工程机械……徐工巴西制造有限公司十年来深度融入巴西经济社会发展。今年6月,徐工巴西投产运营10周年活动现场,总经理李寒光将第23456台产品钥匙交到巴西客户手中。
包索市市长何塞·迪马斯·席尔瓦在仪式上表示,中国企业不仅带来了尖端技术,还为当地工人提供培训,培养了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劳动者,提升了这座城市的投资吸引力,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,也有力地促进了中巴文化的相互融合。
阿曼达(Amanda Cassia Machado)是徐工巴西在当地招聘的“一号员工”,2012年刚毕业的她在包索市一家酒店打工,遇到了正在当地建厂的徐工员工。因为懂英语,阿曼达主动做起了中方员工的接待工作。不久后,她成为徐工人。
10年多来,阿曼达从前台接待到销售员,再干到新业务部经理,如今已成为大客户部总监,目睹了徐工巴西的发展,见证了自身的成长,也看到家乡的变化。“很多巴西员工在中国工厂学习技能,提高了家庭收入,变得更加自信。”阿曼达说。
扎根巴西十余年,徐工巴西的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得到大幅提升,主营收入年复合增长超过40%。今年前三季度,主营收入同比增长16.67%,再创历史新高。经过一批批国际化徐工人的接续奋斗,徐工巴西逐步探索出一条海外绿地建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徐工巴西的快速发展也拉动了当地人才资源、供应商资源、高校资源、服务资源等产业链的协同提升。当地化员工也从初创时期的几十名到现在的1500余名,人才当地化率达到了97%的历史新高。
“中国自2009年以来就是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,巴西是中国目前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国,徐工巴西工业园的成功,表明双边伙伴关系的发展潜力巨大。”巴西驻沪总领事奥古斯托说,巴中建交50年来,两国建立了无与伦比的战略伙伴关系,将不断提升双边合作水平,携手步入下一个黄金50年。
专家表示,中国已成为巴西重要的直接投资来源国,制造、能源、农业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方兴未艾,数字经济、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崭露头角。
面对经贸合作新趋势,阿曼达等徐工人积极响应“扎根巴西、服务客户”的使命责任,加快开拓矿山市场,开发淡水河谷(VALE)等世界级矿山客户,在远程遥控、无人驾驶、新能源纯电动等新产品上不断挖掘增量空间。
中巴经济高度互补,利益深度融合,两国人民的友谊历久弥坚。李寒光告诉记者,徐工巴西积极融入当地社区,参与抗洪救灾、教育助学、绿色环保等社会公益事业,开展各类公益活动100余次,已成为当地一张闪亮的名片,获得了巴西社会各界对徐工的高度认可。
大道同行天地宽。徐工巴西工业园门前,宽敞干净的381国道上车辆川流不息,以工程机械零部件复刻的“大黄蜂”雕塑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,不少小朋友路过时会和“大黄蜂”亲密合影,定格属于中巴两国人民的美好情谊。
标签: